為美麗中國建設供给呼和浩特草業樣板
时间: 2024-09-09 00:07:46 | 作者: 人造草坪
匯聚306家草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公司﹔建成規模化苜蓿種植基地12個、規模化燕麥種植基地10個,飼草種植總面積打破160萬畝﹔開發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苜蓿“芯片”,研發了填補國內空白的育種檢測技術……
近年來,呼和浩特重點圍繞“生態草”“產業草”做文章,著力打造企業創新發源地、草產業發展高地、產學研協同演示地,构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加速草業創新發展、提質升級,构成草產業新質生產力。
走進位於土左旗畢克齊鎮的優然牧業敕勒川生態才智牧場,全智能無人擠奶機器人、飼喂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等各司其職﹔牧場運營办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結合,全天候監控牧場各個環節,對牛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自動調節﹔才智牧場系統能够實時掌控奶牛的產奶量、採食量、運動量及健康情況。
優然牧業敕勒川生態才智牧場是配套伊利現代才智健康谷而建設的重要奶源基地之一。
到上一年,已經種植優質飼草2500畝,其间智能化種植優質苜蓿1800畝,種植鹽鹼地改进燕麥700畝。本年,再次新增種植面積1800畝。
“基地是集草業才智办理、苜蓿草品種培养、種植新技術研讨、研學觀光於一體的演示園區。”敕勒川生態才智牧場負責人甘洪偉介紹,使用才智办理系統,交融國內首創的苜蓿草種植SOP標准化办理,結合現代衛星遙感技術、微型氣象站、土壤墒情儀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牧草從種植、管護到收獲的全程精准高效办理。
基地的一大亮點是:不光使用優然牧業自主開發、領先的“優草雲”才智办理系統,實現生產智能化。同時,採用糞肥還田與牧草種植有機協同,构成綠色、循環、可持續形式。
近年來,呼和浩特堅定實施“為養而種、種養結合”的戰略,大力推進飼草產業園區建設和規模化種植,现在已在土左旗、和林縣、托縣等地成功創建了多個大型飼草種植基地。飼草自給率超過80%,已經构成了“青貯玉米+苜蓿草+飼用燕麥”的“三元供給形式”。
2023年,呼和浩特已建成優質飼草基地145萬畝,本年要擴大到160萬畝,供给400萬噸優質飼草料,飼草自給率穩定在80%以上,同步將170萬畝鹽鹼地改进為飼草種植基地,力爭到2025年飼草種植基地打破300萬畝以上。
本年3月,由中國工程院馮起院士掌管,蒙草集團揭榜,中國科學院西北研讨院、內蒙古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單位协作的“耐鹽鹼苜蓿品種選育與種植綜合技術集成研讨與演示”項目,作為呼和浩特市2024年“揭榜挂帥”严重科学技术項目啟動。
蒙草微生物應用研讨院科研人員介紹,項意图實施將著力解決呼和浩特地區飼草供應缺乏問題,擴大苜蓿产品草的種植面積。待到鹽鹼地裡苜蓿茂盛生長,牧草產量將大幅度的进步,地區種植業結構愈加豐富,乳產業前端鏈條進一步強化,一舉多得助力奶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草業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實行“草畜一體化”獎勵機制,匯聚蒙草生態環境、草都草牧業、正時生態農業、優然牧業等306家草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公司,啟動實施了多項草業技術攻關严重項目,构成國內首創的鄉土草種質搜集保存、鑒定評價特征保存體系,開發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苜蓿“芯片”,研發了填補國內空白的育種檢測技術。
此外,呼和浩特匯聚了眾多草業科研力气,包含32家科研機構和85個科創團隊。通過中心技術攻關,成功培养出6個飼草新品種,並轉化了多個鄉土草新品種。
“我們建立了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等重要資源保護機構,构成了獨特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開發了國內首款低成本、高通量的苜蓿液相芯片,構建了國際領先的苜蓿種質資源办理數據庫。”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孔燕介紹。
“我們作為草種研發單位,針對國產苜蓿品種開展原種、良種輕簡化培养和原種的良繁技術,實施新品種培养和產業化演示項目,實現畝均產量從25公斤进步到30公斤。”蒙草集團牧草育種研讨院院長張躍華說。
依托正在創建的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呼和浩特圍繞草種質資源搜集、精准鑒定與評價、草種質創制與高效育種等中心領域開展严重科学技术攻關,力爭在均匀畝產、粗蛋白含量、相對飼喂價值等重要指標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草業發展“卡脖子”的問題。
花香、草香扑鼻而來,馬兒在翻滾著綠色波涛的草地上悠閑覓食,尖頂的蒙古包遠遠地點綴其间,勾繪出一幅迷人的草原風光圖。
自2012年起,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進下,蒙草集團採用“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近天然修復计划,修復敕勒川草原。
他們從千畝試驗開始,共修復了3萬余畝。多種植物、動物陸續回歸,草原恢復自愈力,實現了生態的可持續性。
修復后的敕勒川草原干草產量、固碳量、釋氧量均进步近12倍之多,已然成為美麗青城的天然氧吧。
在蒙草種業中心記者看到,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種的登記、篩選、搜集作业。
為加速在多領域的效果轉化和應用,提高草產業附加值,呼和浩特市在生態修復種子包、優質飼草料產品、人工草地改进、生態修復演示工程等業態中進一步深化拓宽應用場景,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為美麗中國建設供给呼和浩特草業樣板。
國際协作將有助於加速建設科技創新高地,打通草地修復、現代草牧業發展、城市綠化草品種科技從研讨到應用的“最终一公裡”,為草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風電光伏+治沙”一體化技術研讨與應用协作項目啟動﹔國家草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大數據渠道啟動﹔草創中心“匯聚全球才智 共創草業未來”國際协作啟動……
“要為養而種,解決草業和畜牧業脫節的問題,必須提高天然草場的科學使用水平,真实實現草畜耦合,最終走向草畜平衡,把草資源轉化為產業效益。” 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讨所研讨員、所長林克劍表明,“內蒙古要把呼和浩特打造成国际乳都,协作乳業振興,更要做好草的文章。”(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楊彩霞)
8月6日,記者從商務部網站獲悉,商務部發布了關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第一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和全國第四批試點評審最終結果,內蒙古烏海市成功入選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第一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入選全國第四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 據介紹,第一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地區共有15個,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仅有入選城市。…
記者從自治區林草局獲悉,日前,自治區財政下達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於支撑實施38個林業產業化項目實施,全力培养壯大林業產業集群。 林業產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綠色富民產業,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和載體。…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